萬山披綠,氣溫適宜,正是黑木耳生長的好季節(jié),順著開滿春花的小山坡,幾座吊裝大棚突然跳進視線。
這里是長白縣十二道溝鎮(zhèn)中和村的食用菌棚,目前正是當地木耳第一季成熟時節(jié),一朵朵長勢喜人的黑木耳,排排縱縱,競相“綻放”。
大棚里,形態(tài)迥異的黑木耳在吊帶菌包上競相生長,貧困戶、農戶們正在嫻熟地采摘成熟的木耳。
“你看,長到硬幣大小的木耳就必須馬上采摘,否則會影響產量?!必毨魪?zhí)m美早晨五點鐘就已經在菌棚忙碌了。
張?zhí)m美麻利地從菌棒上摘下木耳,感嘆地說道:“村里的木耳有個好收成,我們貧困戶不僅每年能獲得分紅,在家門口還能有活干,能掙到錢的同時還能照顧到家和孩子!”
溫暖濕潤的大棚里,貧困戶們有的忙著察看木耳菌棒噴灑保濕情況,有的則將剛采摘下來的木耳進行晾曬、翻檢,每道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。
據了解,長白縣十二道溝鎮(zhèn)中和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基礎好,極其地適宜食用菌栽培,其吊帶大棚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是十二道溝鎮(zhèn)黨委、政府向上級爭取興邊富民的扶持資金建立而成。
從2017年3月至目前,棚內共培育了24萬余棒菌棒。2017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、40人已全部脫貧。貧困戶每年能夠獲得300-700元的分紅。
今年中和村培育木耳3.6萬棒,每棒出鮮木耳約0.8斤,每10斤鮮木耳烘1斤干木耳。3.6萬棒按99%的存活率,有3.5萬棒可出木耳,大概產出3.4萬斤鮮木耳,可產干耳0.35萬斤。
中和村黨支部書記鄭建華算了一筆帳,按照每斤市場50-60元的價格,通過“互聯網+農業(yè)”體驗式電商扶貧等模式,依托網絡銷售平臺,這批黑木耳預計增收18萬元。
“這是為貧困戶開辟的新增收途徑,老百姓積極性高,我們也很有信心把這項產業(yè)做大做強,使大家致富的腳步更快更穩(wěn)?!敝泻痛妩h支部書記鄭建華信心滿滿。又是一個豐收年,朵朵黑木耳帶來新希望,在中和村的菌棚里升騰起來,千萬朵黑木耳,就是中和村民默默滋養(yǎng)的“致富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