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新聞 > 社會 > 我的戰(zhàn)“疫”故事|致敬新冠病毒“偵查兵”

手機版百姓熱線
空白

我的戰(zhàn)“疫”故事|致敬新冠病毒“偵查兵”

2022年03月31日 19:15

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(zhàn)仍在進行中,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場上,有無數(shù)的“逆行者”爭做“排頭兵”勇往直前。檢驗人雖不在治療、護理一線,但卻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,與病毒殊死較量,默默奉獻。敦化市醫(yī)院檢驗科在疫情防控狙擊戰(zhàn)打響后,負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,直接檢測病原體或為臨床提供相應的實驗室指標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疫中,他們是不為人們熟知的“無名英雄”,是直面新冠病毒的抗疫“偵察尖兵”。

為了更快跑贏病毒,更早阻斷病毒傳播鏈,消除更多人的擔憂,敦化市醫(yī)院檢驗人開啟24小時工作模式,已連續(xù)20多天晝夜不歇、爭分奪秒進行核酸檢測,檢驗人只要進實驗室,都是做好通宵戰(zhàn)斗的準備。每天面對數(shù)千份結(jié)果未知的待檢測樣本,潛在的風險不言而喻。他們需要穿戴密不透風的三級防護用品,精力高度集中,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和管理規(guī)定來執(zhí)行每一項操作,以確保檢測的準確性,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,確保檢驗一線“零感染”。

穿上防護服進入實驗室進行樣本核酸提取、上機擴增,實驗室消毒等操作,一個批次樣品全部做完至少需要6個小時,期間不能吃飯、喝水、上洗手間,脫下防護服時,臉上手上全是勒痕,全身也會被汗水浸透,身體壓力可想而知;而且病毒核酸檢測風險極高,操作稍有不當都有可能造成感染,需要全程聚精會神,精神壓力巨大。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,實驗室從最初的一天一千多個標本到現(xiàn)在的一天最多近四千多個標本,工作強度在不斷增大,有時做完最后一個批次的標本,時間已經(jīng)接近凌晨。醫(yī)院就是戰(zhàn)場,崗位就是陣地。檢驗人沒有絲毫怨言,困難再多,他們也往前沖,他們吃在科里,睡在科里,把休息室當成了臨時的家。

也有人問:“你們每次進PCR實驗室,緊張害怕嗎?”檢驗科主任王寶才回答說:“我們做的這項檢測工作是目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指標,對臨床具有非常重要的診斷價值。但成效與風險并存,我們必須直接處理患者的呼吸道標本,操作的過程被感染的風險極大,我們都是病毒‘最親密接觸’者。但是只要嚴格按規(guī)范做好防護,病毒也沒那么可怕。”

在疫情防控中,檢驗人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。他們以迎難而上、不畏艱險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檢驗人的堅守和奉獻。正是有他們的默默付出,及時出具核酸檢測結(jié)果,才能讓市民們多一分安心,多一分安全。

(敦化視界 供稿)

[ 本作品中使用的圖片等內(nèi)容,如涉及版權,請致電。確認后將第一時間刪除。聯(lián)系電話:0433—8157607。]

延邊信息港 / 延邊廣電客戶端
標簽: 病毒  檢測  實驗室  檢驗  核酸 

信息廣場

登錄天池云賬號